新闻动态
李叔同美育学院(叔同书院)“白阳讲坛”正式启幕
“白阳讲坛”第一讲:冯学勤谈美育的科艺融合导向与新质劳动者的培育
9月24日下午,由杭州师范大学李叔同美育学院(叔同书院)、浙江省艺术学理论学会、《美育学刊》共同主办的“白阳讲坛”在恕园38号楼113国际报告厅正式启幕。“白阳讲坛”前身为杭州师范大学弘丰中心的学术文化讲座系列,随着李叔同美育学院(叔同书院)的成立,“白阳讲坛”也应运而生。该讲坛得名于李叔同先生于1913年创办的《白阳》杂志,代表着杭州师范大学和李叔同美育学院一贯秉持的“促社会之健全,感精神之粹美”的艺术人格教育理念。
首次讲座以《美育的科艺融合导向与新质劳动者的培育》作为主题,由李叔同美育学院(叔同书院)副院长冯学勤教授担任主讲人,叔同书院全体师生出席,共同探讨新时代美育如何通过科学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培育引领科技浪潮的“新质劳动者”。主讲人冯学勤教授简要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华美育精神”与“新质生产力”两大命题,并引出科艺融合的概念,提出科艺融合的美育理论原点在于“把真理展示到美的世界中”。
冯学勤教授通过梳理艺术与科学的词源及学科发展史,提出了“科艺同源”的观点,指出感知自然与感性经验是科学与艺术共同的原点。同时,他结合十九、二十世纪欧洲画坛的革新历程,分析了科技与艺术的共振如何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感知模式。冯学勤教授强调,美育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艺术人文教育,更是科艺融合、协同育人的教育,美育的当代目标应当是培养适应最新科技浪潮的新质劳动者、进而释放新质生产力。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围绕讲座内容展开了深入而激烈的互动研讨,讨论焦点集中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人工智能时代下艺术与艺术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学院副院长陈哲皓结合自身生物科学的研究背景,分享了关于生命之美及其存在意义的见解。河南大学教师杜智芳就“如何确保人工智能时代创作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发出提问,对此,副院长季琳琳教授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迅速,未来将趋向于形成个性化的智能体,研究生郭天佑、苏子厚、陈九睿等同学也就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与影响同在场老师进行了探讨。唐卫萍老师则从根本出发,引发了关于“科学与艺术为何必须融合”的深层思考,将讨论引向更高维度。
两个多小时的“白阳讲坛”首讲最后在激烈的讨论声中落下帷幕。通过本次活动,叔同书院的师生不仅对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清晰的认识框界,也共同思考了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美育工作所肩负的新使命与探索的新方向,为李叔同美育学院(叔同书院)后续的学术探索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电话:0571-28861940
邮编:311121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李叔同美育学院(叔同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电话:0571-28861940 邮编:311121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李叔同美育学院(叔同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